冷烧结技术(CSP)的基本机制
根据文献资料,冷烧结(CSP)过程通常包括溶剂添加、单向压力施加以及温度升高等关键步骤,具体操作流程如下:
部分研究表明,通过冷烧结得到的陶瓷材料,其晶粒生长可能不完全,晶界处可能含有非晶态物质。因此,为了进一步提升样品的致密度,并获得更优的结构与性能,需要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。
从这些步骤中可以看出,CSP技术采用的是开放式系统,允许溶剂通过模具的缝隙挥发。与需要特殊密封反应容器(例如高压热压,HHP)或昂贵电极(例如火花烧结,FS)的其他低温烧结技术相比,CSP技术因其设备简单而显得更加便捷和实用。
完成注册即可免费获取电子参观证,
现在预登记现场即可领取精美礼品一份!
冷烧结(CSP)的致密化机制
初始阶段:溶解与重构过程,在这一阶段,以水溶液形态存在的中间液相均匀地润湿了陶瓷粉末颗粒,并在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膜。这种中间液相不仅在颗粒的尖锐边缘引起局部溶解,还充当了润滑剂的角色,促进了颗粒的重新排列和相互滑动。

冷烧结(CSP)过程中的后续阶段
溶解-沉淀,在超过水溶液沸点的温度条件下,通过蒸发作用移除陶瓷颗粒间的液相。液相的蒸发导致颗粒间隙达到过饱和状态,使得颗粒接触区域的化学势高于晶体。在这种条件下,溶解的原子或离子团在晶体界面处沉积,促进了陶瓷材料的致密化过程。
晶体生长,在溶解-沉淀阶段之后,形成的沉淀物可能是结晶态或非结晶态。非结晶态物质可能会在晶粒周围形成包覆层,从而限制晶粒的进一步生长。因此,在特定的条件下,冷烧结技术能够实现纳米级或亚微米级陶瓷材料的致密化烧结。
冷烧结技术的应用范围
冷烧结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于多种陶瓷材料的烧结过程,包括氯化物、氧化物和磷酸盐等超过70种材料。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微波介质、固态电解质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。通过冷烧结技术制备的陶瓷材料通常具有高致密度,并且其性能可与传统的高温烧结技术相提并论。
1. Li2MoO4陶瓷
碱金属钼酸盐类材料,例如Li2MoO4、Na2Mo2O7和K2Mo2O7,因其低熔点(低于1000℃)和在水中的良好溶解性,非常适合在冷烧结过程中进行溶解-沉淀,实现在较低温度下的致密化。这些材料是最早使用冷烧结技术制备的体系之一,并且展现出优异的微波介电特性。
在2014年,Kahari等人成功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高致密的Li2MoO4陶瓷。他们使用少量水作为液相以均匀润湿Li2MoO4粉末,并施加130MPa的单轴压力,在室温和120℃下分别保持4小时,实现了恒温恒压下的致密化。所得样品纯为Li2MoO4相,致密度介于87%至93%之间,与540℃的传统高温烧结产品相媲美。
2. ZnO陶瓷
由于ZnO具有资源丰富、成本低廉、表面化学性质可调、电学性能优异等优点,它在半导体、电化学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,受到材料科学界的极大关注。纳米ZnO粉末以其多样的晶粒形态、良好的溶剂亲和力、高表面活性和一致的溶解性,成为适合通过冷烧结技术制备的陶瓷材料。
Funahashi等人首次使用冷烧结技术制备ZnO陶瓷,以乙酸溶液作为瞬态液相,在300℃烧结后,样品的致密性达到了98%,电导率与传统1400℃烧结材料相等。模拟计算得到的冷烧结ZnO晶粒生长活化能为43kJ·mol-1,远低于常规烧结的报道值。
3 BaTiO3陶瓷的冷烧结技术研究
BaTiO3因其卓越的介电特性,包括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,在电介质陶瓷材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是电子陶瓷中应用最广的材料之一。因此,对BaTiO3陶瓷采用冷烧结技术的研究在材料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Guo等人的研究表明,通过冷烧结技术在180℃下制备BaTiO3陶瓷,并经过900℃的后热处理,得到的BaTiO3陶瓷晶粒尺寸达到亚微米级别,但其介电性能并不理想。
Tsuji等人的创新方法则采用了熔融的NaOH-KOH混合碱溶液作为助烧剂,在520MPa的单轴压力和300℃的条件下保持12小时,直接制备出高度致密的纳米级BaTiO3陶瓷,无需任何后续热处理。结果显示,所得样品没有明显的孔隙和非晶相,致密度高达98%至99%,晶粒尺寸控制在75至150纳米之间。介电温谱图分析表明,这种冷烧结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与常规热烧结产品相当,显示出良好的介电特性。
冷烧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
目前,冷烧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陶瓷材料的制备,尤其是在功能陶瓷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。然而,对于结构陶瓷材料的制备,相关研究相对较少。
冷烧结技术的发展方向
冷烧结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低温烧结技术的进步,还有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,同时避免了晶界缺陷的不可控性。尽管如此,作为一种新兴的烧结技术,冷烧结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:
烧结机制的深入研究:当前对冷烧结技术的烧结机制理解尚不充分,需要进一步探索其致密化机理和微观结构变化的机制。
液相成分与含量的优化:瞬态液相的成分和含量的优化,以及解决溶解过程中的非一致性问题,是冷烧结技术改进的关键点。
设备改造与优化:需要对冷烧结设备进行改造和优化,以适应更大尺寸试样的烧结需求。
应用领域的扩展:冷烧结技术的应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宽,以覆盖更多的陶瓷材料和应用场景。
“上海先进陶瓷前沿与产业发展论坛 ”自举办以来, 已经成为先进陶瓷产业风向标的标志性盛会,在行业内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力。“第六届上海先进陶瓷前沿与产业发展论坛”将于 3月9日在上海大华锦绣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!此次论坛将汇聚全球先进陶瓷领域顶尖人物,包括知名大学专家教授、顶尖研究院所的技术掌门人,先进陶瓷创新应用方面卓有建树的企业高管;他们将围绕当下备受关注的“ 十一大热门主题”展开深度探讨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,有力推动先进陶瓷产业朝着高端化和全球化方向迈进!
声 明:文章内容来源于先进陶瓷材料。仅作分享,不代表本号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!